券商短融去年发行8000亿 新规强化流动性管理

2021-03-09 来源: 作者:王蕊
  数据来源:Wind 王蕊/制表 官兵/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王蕊

  

  近日,央行就《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券商发行人的流动性覆盖率、发行期限、发行流程、评级要求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家券商研究所对此表示,此次修订旨在建立以流动性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框架,调整券商短融发行门槛,引导证券公司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持续保持较高流动性水平,进而约束券商的债务风险敞口,促进货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券商流动性管理

  根据央行3月5日发布的券商短融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修订内容主要涵盖三个方向。

  一是强化流动性管理。要求发行人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期限错配、交易对手集中度、债券质押比例等适度,近2年内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且近1年内流动性覆盖率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是发行期限更灵活。短融券与其他短期融资工具待偿还余额之和应不超过净资本的60%,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券商可自主确定每期期限;

  三是取消发行前备案。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同时取消发行短融环节的强制评级要求。

  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对此指出,这是自2004年央行出台券商短融管理办法后,时隔近17年的首次修订,目的是强化券商流动性管理要求。他认为,此次修订取消发行前备案,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取消强制评级要求,有利于降低券商短融发行成本,提高发行效率;延长短融最长期限,有利于券商根据资金使用需要自主确定短融期限,提升发行效果。预计将进一步便利券商通过短融在公开市场上融资,满足券商短期融资需求,更好地发展金融科技建设等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大的业务,推动券商业绩提升。

  “短期作为券商的‘补血利器’,加上信用评级改革,推动货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东吴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胡翔也提到,券商短融凭借发行门槛低、周期短、快速补充运营资金等特点,这样的灵活性使得其成为券商补充流动性的重要融资渠道。

  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安证券金融科技研究团队统计发现,目前仅有中银证券、红塔证券、天风证券等7家券商的流动性覆盖率达标,未来可自行选择期限,有利于负债结构优化;而包括中信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等在内的头部券商却压力较大,需要补充优质流动性资产,才能满足短融的发行要求。

  去年发行短融8000亿

  近年来,券商短期融资需求提升,短融发行规模不断增加。证券时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8日,2021年已有22家券商合计发行37只券商短融,总发行规模已达到960亿元。其中,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发行规模均超过百亿,分别为125亿元、110亿元;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兴业证券等7家券商的发行规模亦超过50亿元。

  若从去年全年来看,则共有34家券商共发行了295只短融,发行规模高达7983亿元。总的来看,中信建投、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三家券商的短融发行规模超过600亿元,分别为685亿元、620亿元、610亿元;其次是中国银河、国信证券,分别为590亿元、515亿元;而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等7家券商的短融发行规模也都超过300亿元。

  另据东吴证券统计,2020年券商发行295只短融,平均发行票面利率达2.44%,创2016年以来的新低(2016年平均利率达2.82%)。2020年,券商已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短融、可转债合计募资16802亿元,其中发行短融募资占比达48%,是券商重要的融资工具。

  胡翔认为,从发行成本看,券商发行短融融资成本略低于同期限的商业银行同业存单AAA级(均2.55%)和AA+级(均2.76%),且低于同期限证券公司债(均3.17%),较非标准化融资成本有显著下降。获得短融批复的券商,有望借助于同业拆借市场投资机构多、交易体量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融资成本过快上行的压力,改善其盈利性指标。

本版导读

2021-03-09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