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世界平均1/3!乳业振兴受益个股有哪些?

农业农村部将针对行业发展的短板问题,从生产、消费两端着手,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解决有关问题。

昨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就奶业振兴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介绍了有关奶业振兴的最新进展及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总体而言,据王俊勋介绍,国内奶业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政府层面亦将加大对奶业振兴的支持力度。

具体而言,今年中央财政已安排多项自己用于扩大粮改饲实施范围,苜蓿基地建设规模由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1500个奶牛家庭牧场得到改造提升,并增加5000名牧场主和技术骨干培训。而按不完全统计,地方政府今年年内已安排20多亿用于奶牛扩群增量、加工乳制品及培育乳制品消费。

受国家层面持续资金支持影响,今年前三季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2%;同期乳制品产量增长8.8%;奶牛平均单产7.8吨,同比提高了400公斤,规模牧场生鲜乳质量达发达国家水平;收益方面,近期规模奶牛养殖收益回复至每头牛年均约3000元。

消费端方面,去年全年液态奶销售额同比增长7.1%,国产婴配粉销售额同比增速由14.5%上升至21%,市占率进一步上升。

但同时,国内奶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就生产而言,上游养殖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同行业在单产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还存较大差距。其中,奶牛舍饲养殖成本仍高于发达国家40%至60%;常用饲料玉米价格亦较国际平均水平高约60%,导致生鲜乳生产成本持续居高不下。

而从消费端来看,其消费结构仍有较大调整空间,消费总量亦有待提高。就结构而言,国内消费存在液态奶消费较多,干乳制品消费量较少;液态奶中常温灭菌乳较多,巴氏杀菌乳较少的现象。

就发达国家而言,其干乳制品和液态奶消费比重约为7:3,而在中国情况则相反的。而一般而言,干乳制品的利润空间会较液态奶大。

从消费量上看,目前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的1/2及奶业发达国家的1/7,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王俊勋表示,农业农村部将针对行业发展的短板问题,从生产、消费两端着手,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解决有关问题。

乳业增长逻辑

如昨日新闻发布会提到,中国乳制品行业最为主要的发展动因在于其人均消费相比世界平均及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对比发达国家市场(日本)与中国乳制品细分品类人均消费量,在牛奶、鲜奶、豆奶、冰激凌及奶酪方面日本人均消费量均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两倍以上。因此,以上细分品类均仍存在较大的消费增长空间。

按城乡划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从18.13千克下降至16.5千克,但同期农村人均奶类消费量则增加至6.9千克。农村人均奶类消费量预期将维持该上升趋势,并逐步收窄与城镇居民的差距,继而释放出市场空间。

(图源:光大证券研报)

此外,行业另一发展的驱动因素则是除常温奶外,其他乳制产品仍较大的增长空间。昨日新闻会提到,国内现时液态奶与干乳制品的消费比重约为7:3。其中,去年常温奶的销售额为142亿美元,占饮用乳销售额约75%。但自2014年起,其销售额增速持续出现下滑,至去年增长率已降至0.7%,且同期其市占率亦在缩窄。

与之相反,其他产品如低温奶、奶粉及其他品类(如乳酪及植物基饮料)等则呈现量价齐升的趋势,市场需求持续增大,再加上昨日农业部许诺政府牵头在乳制品消费结构端予以引导调整,该部分有别于国内消费者传统消费习惯的“新乳制品类”产品有望维持目前需求、消费量同步增长的趋势,并最终在消费结构上向发达国家靠拢。

(图源:光大证券研报)

至于上游奶牛养业方面,此前国内牧场普遍上呈现“小、散、低”的特点:奶牛饲养规模较小,平均饲养规模约为五头;牧场分散,最大的原奶生产商“现代牧业”奶牛存栏数量仅占总存栏量的1.7%;牧场生产水平、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均较低。

另外,由于国内饲料成本较高的关系(成本在世界范围内属第二梯队,高于全球大部分国家),国内原料生产成本普遍较高,令国内原奶价格对比进口原奶价格失去市场竞争优势,牧场失去对原奶售价的定价权。

针对以上问题,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扩大牧场生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其对生产成本波动的防御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饲料成本上行压力。另一方面,文件亦要求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生产。

(图源:东兴证券研报)

按照国家文件精神及昨日新闻发布会传达的信息,上游奶牛养殖业“规模化”及“饲料成本降本”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线,其行业集中度及企业利润空间有望得到提升,利好上游行业的龙头企业。

此外,东兴证券认为,随着低温奶销量持续增长,而其制作大部分无法利用大包粉复原乳,因此将带动下游乳企对优质牧场原奶的需求量,牧场地位得以提升,将获得较前更高的议价权。

乳业上下游受益标的有哪些?

就上文提到的乳业上下游发展现状及农村农业部在昨日释放出行业改进的信号,其投资逻辑亦可从生产端及消费端(即上下游)考虑:

上游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玉米、苜蓿等饲料生产,生产成本下降后,牧场饲养奶牛的单位边际成本将会下降,原奶售价亦将下降,利润率则得亦上升,形成行业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化生产更能抵御成本波动影响,现有的大规模奶牛养殖龙头企业将更可能受益于行业的利好转变。

就投资标的而言,现代牧业(01117.HK)为中国最大的上游原奶生产商,业务包括奶牛养殖、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液体奶。去年,公司奶牛养殖产生的收入占其年度总收入的97.50%。今年上半年,公司录得纯利1.25亿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公司表示,其收入上升主要是由于原奶销售量增加及原奶平均售价上涨所致。

公司牧场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城市周边,拥有较多牧场布局,随着低温奶渗透至低线市场及有关市场规模扩大,公司议价能力提升,其业绩或将出现进一步反弹。

中国圣牧(01432.HK)为国内最大的有机奶源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一家符合欧盟有机标准的奶牛养殖公司。2012年,公司开始布局下游原奶加工业务,并拥有自有品牌“圣牧有机”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5%;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350.1万元,同比减少93.66%。按公司表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料奶售价同比上升、出售圣牧奶业51%股权产生收益及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产生的亏损幅度降低等因素影响。

至于下游的乳制品行业,则可关注目前已在常温奶之外的新领域进行布局的企业。目前,行业两大龙头蒙牛(02319.HK)及伊利(600887.SH)均已在该等新领域完成储备:

伊利在去年新增健康饮品及奶酪事业部,并在全国布局全国布局巴氏奶生产线建设与牧场配置。在海外市场,公司陆续收购了印尼首发旗下 Joyday 冰淇淋、泰国冰淇淋企业Chomthana。

而蒙牛亦在同年设立奶酪事业部发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饮奶酪三大业务。同年,公司海外事业部全面布局东南亚,并着重纯甄、优益 C、冰淇淋等产品销售。去年11月,公司优益C印尼工厂投产。

此外,光明乳业(600597.SH)生产的乳制品亦除常温奶外,亦包括低温奶、乳酸菌饮品、奶粉、冷饮及其他乳制品。公司旗下有知名常温酸奶品牌“莫斯利安”、 鲜奶品牌“优倍”、低温酸奶“畅优”等。今年上半年,按产品划分,公司其他乳制品贡献约30%的收入。

(图源:同花顺)

公司子公司新西兰Synlait Milk(新莱特)主要从事2B大包粉生产和销售,近年亦逐渐开拓婴儿奶粉及多种乳制品业务。去年,新莱特实现收入约41.6亿元,占公司总收入19.8%;净利润3.2亿元,净利润率约7.7%。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