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评论  查看版面PDF

2019年

9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货币政策为稳增长精准发力轨迹清晰

2019-09-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唐建伟

中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加强,稳增长的有利条件正加速积聚。随着贷款利率并轨,未来央行利率操作工具将更灵活,政策传导也将更有效。而这些政策调整的关键,是要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真正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

观察当下各项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稳”仍是我国经济运行最鲜明的特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前8个月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尽管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大,但促进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很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动能持续高速增长,预示经济转型进入关键时期。8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7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1.8%、8.3%和5.4%,3D打印设备、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分别增长152.9%、74.2%和51.8%。另外,服务业增长加快,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持续升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加大,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全国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收入472.8亿元,同比增长8.7%。

当然,8月主要经济指标除了CPI与上月持平之外,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及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数据较7月都进一步回落,显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是需求不足,逆周期调节政策需加大力度,着力于扩大有效内需。

8月CPI同比持平于上月的2.8%,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力是食品。8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影响当月同比涨幅1.9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涨幅比上月扩大19.7个百分点,影响当月价格涨幅1.1个百分点。而前期涨幅比较高的食品比如鲜菜、鲜果等价格涨幅等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至于非食品价格则创下三年多以来新低。因此,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5%,也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已连续12个月维持在2%以下。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涨幅的背离显示CPI的上涨并非需求拉动,更多是供给扰动。因此,目前情形下,通胀并不足为虑。年内CPI同比平均涨幅控制在3%以内应该没有大问题。随着生猪供给的稳定,明年猪肉价格将很可能结束上行周期,届时其对CPI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轻。

1月至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比1至7月下降0.2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放缓,内外需求不足导致企业投资预期较弱。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汽车类消费大幅下降,8月汽车类消费增速比上个月下降了5.5个百分点。毋庸置疑,消费是支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力量,我国经济必将走向内需驱动型。因此,需要通过继续为居民减税,鼓励汽车、文旅等领域的消费政策,提振内需,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将财政赤字率由上年的2.6%上调至2.8%,财政赤字2.76万亿元,比上年提高3800亿元;二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通过下调企业增值税率、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以及去年的个税改革,将实现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三是较大幅度提高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比上年增加8000亿元达2.15万亿元。目前来看,这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提升。新兴产业增速较快,但占比仍较小,尚不足以带动工业增加值企稳回升。因此,未来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包括完善科创板为主体的资本市场为新兴产业提供直接融资,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此,9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精准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稳”,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的措施,以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显然,目前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大有必要并且也有空间。全球央行正呈现宽松化趋势,可以说,保持货币政策的适当宽松已是全球央行稳定经济增长预期的共识。我国目前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在较高水平,而在PPI负增长背景下,我国企业融资的实际利率是不降反升的。眼下,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已落地。这是央行自今年1月后第二次全面降准。结合近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启,货币政策将会在市场化调整MLF方面进一步加强,进而引导LPR走低,以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新的LPR形成机制,能引导贷款利率下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随着贷款利率并轨,利率传导渠道得以疏通,未来央行利率操作工具将更灵活,政策传导也将更有效。央行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下调MLF操作利率从而引导与此挂钩的LPR报价利率的下行;另一方面,央行也可以通过先降准投放流动性压低市场利率,从而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再引导银行在LPR报价时缩减点差,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这些政策调整的关键,是要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真正引导到实体经济当中,即要在不增加货币流通数量、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的有效流动。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实现宽信用,直至形成适合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需求的金融体系。

中国经济有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加强,稳增长的有利条件正加速积聚。现在需要强调的是,在稳增长的政策工具保障下,监管部门应将更多精力聚焦到国企、土地、服务业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上,着力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系交通银行金研中心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