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前沿 详情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快的产业升级——
“土专家”任赞胜:创新模式种出苹果“优等生”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王雄雄 李浩田 买天
  • 2021-03-08 17:50:01

人勤春来早,陇原农事忙。

一大早,甘肃静宁县贾河乡高窑村57岁的果农任赞胜和老伴来到新植的苹果园里,用开沟机抓紧给一棵棵幼苗“喂”肥。

由于气温回升快,两口子从正月初十就开始花前复剪并施肥了。除了果农这个“职业”,10多年来,任赞胜还一直担任县里几家大型果业合作社的技术老师,一年四季给全县各村果农进行果树修剪、施肥、植保方面的指导培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土专家”。


任赞胜家墙上悬挂着静宁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奖牌。王雄雄 李浩田 摄


任赞胜务果30年来所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王雄雄 李浩田 摄

高卖价中的一丝担忧

从1986年种植苹果,由于爱钻研、勤学习、肯吃苦,任赞胜家苹果的收入在村里一直名列前茅,最高时一年超过20万。

30多年的务果生涯,让任赞胜是“颇有心得”。虽然自己是个地道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胆大心细的他,经常将在自家果园里创新摸索出的一些好技术、好方法、好诀窍转化成文字投稿给媒体。一些地方的果农通过文章联系到他,向他讨教种果的技术问题。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任赞胜家的苹果75毫米果起步(直径),以每斤5.05元的高价被客商收购一空,这与年后很多静宁果农的苹果还积压在冷库中,焦急地等待销售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任赞胜种的苹果年年卖价很高,但一丝担忧也在他心底隐藏着,尤其是这几年,这种担忧越来强烈。


随着树龄逐年增大,高窑村老果园的苹果产量越来越低。王雄雄 李浩田 摄

随着树龄的逐年增大,家里30多年的老果树产量越来越低,前十几年一亩产量一直还稳定在6000斤以上,这几年产量直线下降,一亩只有不到3000斤了。与产量直线下降相伴随的还有用工投入的直线攀升和连年大量施用化肥后苹果品质的下降。

“这几年,苹果的确是越来越难种了,靠务果,钱也是越来越难挣了!”任赞胜说。

全村第一块“现代化”果园

2018年春,任赞胜决定尽自己所学和所能来一次创新,建一块“现代化”的新果园,来应对心中长久以来对市场的担忧。

高窑村传统果业的栽植模式终于迎来了静悄悄的改变。


高窑村党的地标性建筑——村党群服务中心。王雄雄 李浩田 摄

首先得解决土地问题。由于海拔近1700米,立地条件极差,全村各家多以1-2亩的小地块居多。任赞胜采用交换的方式,终于凑出了一块4亩大的地块来建园。

苗木的选择上,任赞胜使用大苗栽植,并亲自动手,逐棵嫁接烟富6号。“品种就是果树的‘芯片’,不敢有半点闪失。烟富6结的果,果个大,色全红且上色快,是这些年静宁卖价最高、客商最喜欢收购的一个优质品种。”任赞胜说。


任赞胜探索建设的全村第一块乔华密植果园。王雄雄 李浩田 摄

这块果园最大的特点还是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和机械化应用的考虑。“静宁冰雹多,结果后,这块果园必须架设防暴网,架网的距离我已经留出来了。”任赞胜说,为了确保使用上开沟机、旋耕机、小型采果平台等机械化设备,新果园采用4米x 2.2米的宽行距、窄株距的模式栽植。

放眼望去,与漫山遍野一亩亩生长得杂乱不齐的传统老果园相比,任赞胜的这块果园里的果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得整整齐齐,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这4亩360多棵果树全部舍弃了以往的大冠树形,强壮的中心干上直接着生着结果枝组,省工省时,管理非常方便。”任赞胜认为,这样的树形非常适合于高窑村的立地条件,避免了管理上走弯路,所以他对这块果园保持15年的盛果期很有信心。

“再有2年这片果园就能进入盛果期了,按一棵树结160个果计算,一亩产量基本稳定在7000斤以上。按这几年4元每斤的均价计算,这一亩果园收入近3万,4亩就是12万。”任赞胜说。

前不久,静宁县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县推广现代密植模式10万亩,其中乔华短枝6万亩,矮化密植4万亩。”很显然,任赞胜的这4亩新果园就属于乔化短枝密植模式,和当地政府倡导的新模式不谋而合。

对振兴苹果产业信心满满

在高窑村,尝试果业创新提升的不仅只有任赞胜一个人。

在各级相关部门的联合推动下,今年,高窑村将开展200亩老果园改造,涉及全村60余户果农。前不久在乡镇府、县林业局主导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任赞胜应邀参加并积极献言献策,谈了自己对这200亩新果园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任赞胜(左一)与邻居们探讨高窑村果业发展新模式。王雄雄 李浩田 摄

“经过商量,基本上也是按省工高产的宽行窄株密植模式来建园。但挖掉老树后,一亩有1200元的补贴,而且连续补贴3年。”任赞胜说,有政府推动,老果园改造绝对能成功,“对高窑村苹果产业振兴,我充满信心!”

任赞胜坚定地认为,虽说现在果子虽然越来越难卖,但静宁县是全国苹果优生区,苹果还是有种头的,“作为果农,就看你有没有创新,能否跟得上市场。”

除了改变种植模式,对于全村果业高质量发展,任赞胜还有两个建议: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二是适当发展中早熟富士或其他品种。比如不少人对果树枝组更新复壮技术就没有掌握透,其实苹果越是不好卖,就越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去年晚熟富士价格不行,但优质秦冠的价格却很高,再不能全村都清一色的栽植晚熟富士了。

“只要做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就能不怕市场竞争,跟上产业升级,就一定能种出苹果中的‘优等生’。”任赞胜说。

王雄雄 李浩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买天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5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2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