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理解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澎湃新闻记者 李季 实习生 韦香惠 陈改
2021-03-08 18:3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正式跨入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处在历史交汇点上的2021年要如何开好局、起好步?两会期间刚刚明确的宏观政策备受瞩目。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于2021年的重点任务,第一项即提到,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事实上,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今年宏观政策的重点是什么?宏观经济走势将会如何?就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宏观政策做出深度解读。

澎湃新闻:我们应当如何准确理解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张立群:2020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急性特点比较突出,主要是为了应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所以其中一些短期的救助性政策比较多,比如中小微企业贷款展期等。但是今年疫情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开始回归常态,所以从宏观政策来看,“转弯”的含义,即是从“应急性模式”向“常态化模式”的转变。“不急转弯”即是指,这些对于市场主体及困难群体的救助政策不能撤得太急,还要再帮一把,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到要“定向、相机、精准”,就是说政策要酌情、适度调整,要实事求是。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弯”与围绕经济周期进行的“防过热”或“搞刺激”的宏观调控手段转变的含义完全不同,要予以区分,避免误判。

另一方面,从常态化角度来看,今年的宏观政策调整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消除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下行压力。实际上在2019年就已经提出,“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足到导致经济增长下降,增长下降导致收入水平下降,收入水平下降导致需求更加不足,这些问题在受疫情冲击之前就已经比较明晰了。

所以今年我们讲要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要开新局、育先机,就是在第二个百年的开局之际,要把这样一个状态转变过来,所以现在才提出要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其目的还是在于,要通过扩大内需来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来畅通供给和需求、生产和市场之间的动态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从经济周期性变化的角度看,宏观经济政策不是“转弯”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的问题。

澎湃新闻:为何今年更为强调扩大内需?

张立群: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负增长,比上年下降3.9%,这说明疫情对三大需求中的消费影响最大。所以今年,扩大内需,扩大消费非常重要。消费的活跃是民生改善的一个具体体现,整个经济发展最终就要体现在消费活跃方面。

但是扩大消费,不能仅仅就消费谈消费,消费与投资是相互关联的,消费活动取决于居民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如果预期好转,消费就会活跃,反之就会比较谨慎。所以扩大消费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们的就业预期、收入预期不断好转。

要实现预期改善,就需要企业的生产活动全面活跃起来,从而增加招工、提高工资。但是企业本身是顺周期的行为特征,如果市场形势不好就不会扩大生产,这时就一定要把宏观政策逆周期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里政府投资非常关键,现在要着重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进而带动就业,带动消费。

就政府投资来看,最重要的就是第二个百年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高水平建设,要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从有到好的跨越。比如城市的地下管网、综合交通运输、大江大河水利工程、高水平的污水垃圾处理、现代化公共卫生和教育设施等等,这些都是政府责无旁贷的。

现在面向第二个百年,我们一定要把长远规划尽快做好,政府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要发扬一茬接一茬、久久为功的精神。这样一来,政府投资活跃的带动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所以,扩大内需在今年是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任务。

澎湃新闻:去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您如何判断?

张立群:这个成绩确实值得让我们增强信心,但是增强信心不意味着低估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实际上,去年全年经济增长2.3%,就表明疫情对民生、对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影响还是比较多的。所以今年仍然要注重消除疫情影响。

要认识到,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的良好开局,任务仍然非常繁重。今年还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充分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包括要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要把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所有这些安排,实际上都是为了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了解决需求不足的矛盾,恢复供求平衡的、充分就业的增长态势。在这个基础上,我想今年中国经济会有一个全面恢复向好的表现。

澎湃新闻:有声音担忧地方可能存在隐性债务过高的问题,未来会出现偿债高峰,对此您怎么看?

张立群:我国政府的地方债总体看应该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是明确的。中国经济长期高成长的红利是巨大的。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债务基于地方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不会有过多的风险。

另外,从地方政府资金使用方面来看,通过这些年的多种努力,包括规划的严肃性、项目选择的准确性、预算资金管理的加强,这些都为风险的防控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政府的这些举动,对于经济持续良好发展的态势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有了这些投入,未来的回报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澎湃新闻:目前国际疫情形势还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怎么平衡发展机遇与现实风险呢?

张立群:现在讲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就是说中国正在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谋划好自身的发展。由于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经比较大了,只要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就会成为世界经济一个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成为经济全球化、战胜各种逆流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中国和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有这么一个重要的、非常活跃的增长极,对世界经济、对经济全球化都是好事,从中,中国也就有新的机遇可以把握。

    责任编辑:钟煜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