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第七次拿下全球IPO募资额冠军 李小加:我很自豪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港交所第七次拿下全球IPO募资额冠军 李小加:我很自豪

凤凰网财经发自瑞士达沃斯 文|郑雨婷

导语:第50届达沃斯论坛年会于1月21-24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新年的临近,银装素裹的达沃斯小镇也再次迎来一场豪华的思想盛宴,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2019年对港交所来说是具有复杂况味的一年,但随着年底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港交所似乎又被打开了新的可能性。日前高盛报告也指出,随着阿里巴巴在港成功上市,预计未来将有约40-50家中概股企业有资格在港二次上市,有望提高成交量2%-3%。

关于今年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预期,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22日接受凤凰网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港交所是管市场的,中概股是否回港上市不是由港交所决定的,港交所只需要把市场上该做的事情做好,去掉不该有的壁垒,改革不合理的环节,包括IPO的发行、清算和结算环节等。

“以前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回来,现在没什么理由不回来,但这也不一定意味着大家都回来。”李小加告诉记者,“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就耐心等待,有些公司有特殊、具体的问题,他们会主动给我们提出再讨论。”

图注:凤凰网财经记者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在李小加看来,中概股企业“没有理由不回港上市”,但最终是否回来以及回来的时间和方式还是得公司自行决定。“我们也见到了很多公司,(包括)很多年都没有见的公司,大家都愿意见,愿意一起讨论,这是很好的迹象。”李小加说道。

那么中概股二次上市对原本的港股生态是否带来改变?李小加表示,中概股企业二次上市不会给港股生态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因为香港市场的规模已经很大,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但是二次上市给港股新经济板块带来的改变还是会比较大。”李小加指出,“因为这些回港上市的公司都是比较成熟的创新型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久经考验,相对来说已经非常国际化了,他们的到来肯定会给香港市场的新经济板块带来新气象。”

同时李小加也指出,现在(中国企业)在外也面临挑战,很多适合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可以再考虑国内上市;在需要国际化、又需要离家近一点的情况下,在香港(上市)就是一个挺好的选择。

席间谈到港交所去年的IPO表现时,李小加也不吝赞美之词。“香港资本市场在冰火两重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以如此有竞争力的比例,在过去11年的全球市场中第七次拿下全球IPO募资额冠军,尤其是在其他市场也表现很好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我为此感到很自豪。”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计划的持续推进,一个覆盖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等领域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也在日渐成型;长期来看,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似乎会被撼动甚至取代。

但李小加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告诉凤凰网财经,25年前中国第一批企业到香港上市H股的时候,内地资本市场还没成型,但今天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尽管如此香港资本市场的规模依然很大。“不管上海什么时候成为金融中心,香港也都是金融中心,从来不会因为上海的崛起香港就不行了。”李小加说道,“上海、深圳等地市场的崛起给我们带来的都是机会,比如现在说的互联互通,深港通和沪港通都是上海资本市场和深圳资本市场最受人瞩目的机制。”

去年以来,除了收购伦交所、阿里回港上市等频繁见诸报端的热点话题外,港交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也引起了外界关注。

李小加向凤凰网财经表示,港交所立足中国、连接世界,这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立足中国,这就意味着港交所未来的工作重心在于不断优化互联互通,把一些不应该有的壁垒慢慢去掉。”李小加认为,对传统的股市而言,“立足”和“连接”这两件事比较容易完成,因为香港的股票市场已经很成熟;但他也指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在香港却不是传统强项,“中国未来要成为金融大国,这三个市场必须领先全球。”李小加告诉记者,“但在‘连接世界’方面,香港资本市场的能力和手上的工具还是很有限,还缺乏足够的客户和基础设施。”他表示,未来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能力建设,可能更多地要靠兼并收购。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港交所未来在金融科技领域又将如何布局?李小加告诉记者,当前中国的数据很发达,每个公司的数据基本上都可以直接通过AI等技术获取。“所以港交所天天在科技上下功夫,和科技局、科技巨头不断合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