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基协交上半年成绩单,直面“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等基本面问题

第一财经 2019-08-21 22:59:23 听新闻

作者:蒋琰    责编:林洁琛

“基金的价值在于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投资者的利益找到最佳资产。”

中报季如火如荼,中国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也来交卷。8月21日晚,中基协发布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对自身定位再次明确:“就协会而言,就是要立足《基金法》和证监会授予协会的职责,围绕三大金融工作任务,对协会治理、自律管理、自律处分、行业服务等工作充分检视。”

回顾上半年行业发展,据中基协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各类资产管理业务存续总规模51.71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13.46万亿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计划23.60万亿元,私募基金资产规模13.33万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存续规模1.46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人139家,从业人员2.2万人;私募基金管理人24,304家,从业人员24.7万人。

公募基金方面,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养老金FOF、科创板基金迸发活力,货币市场基金风险得到有效管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结构不断优化,降杠杆、去通道效果明显,主动管理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与2018年末相比,通道业务规模下降9.5%,分级产品规模下降41.1%,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增加1.94%。

私募基金也取得长足发展,持续推动创新资本形成。据统计,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私募基金累计投资于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企业股权和再融资项目数量达10.75万个,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6.03万亿元。私募基金投资中小企业项目5.82万个、在投本金1.97万亿元,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3.01万个、在投本金1.23万亿元,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项目9249个、在投本金1356亿元。

私募基金在科创板投资中表现突出。据中基协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在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的141家科技创新企业中,有117家企业得到私募股权投资(有4家企业已完全退出),占比约83.0%,在投本金399亿元;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中,共23家企业背后得到了私募基金投资,占比达92.0%,在投产品231只,提供资本金约128亿元。

尽管上半年基金业持续发展,中基协立足国家战略高度,清醒地看到行业发展仍然存在几个基本面问题。一是公募基金无法摆脱“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怪圈,专业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投资工具属性弱化,缺少从投资者需求到大类资产配置再到最终资产组合管理的完整生态。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合计规模占比仅13.1%,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仅3.6%,在总市值中的占比更低。

基金如何真正发挥自身价值需要反思,正如中基协会长洪磊近期表示,“基金的价值在于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投资者的利益找到最佳资产。”

二是证券期货资管业务未能坚持资产管理本质属性,没有充分体现为投资人寻找最佳投资标的这一资产管理的本源和使命。“部分资管业务演变为银行理财、信托计划的替代品,在资金来源与投向上受制于银行资金运用需求,没有发展出独立的募集投资管理能力,买方业务卖方化、组合投资单一化等问题突出,面临去通道、降杠杆压力。”中基协分析称。

三是私募投资基金在推动创新资本形成、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有很多“伪资管”业务甚至非法集资融资业务隐藏其中,整体而言,发展质量不高。

四是行业尊重规律、尊重专业、信用立身文化不足,部分机构和从业人员风险合规意识淡薄,职业操守和专业水平低下。

展望下半年,中基协表示将正视行业问题、重塑资管行业辉煌。一是坚定人民性立场,坚持不懈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始终遵循本源和使命,包括围绕受托人信义义务完善行业行为规范、解决好私募基金“伪资管”和利益冲突问题、解决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业务转型规范问题。

二是坚持市场化取向,努力推动专业分工和市场化信用体系建设,包括推进大类资产配置业务发展,引导短期理财资金转型为大类资产配置资金,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发展大类资产配置业务,推动公私募FOF产品进行全市场配置。

三是坚持法治化道路,努力优化行业生态和制度环境。中基协指出,前端收费加尾随佣金为代表的销售费率机制是损害投资者利益、导致公募基金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应地,要大力推进行业费率改革,摒弃销售额驱动收费模式,转为按保有量收取一笔费用,由募集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自发形成不同水平的管理分成。

四是坚持专业化治理,努力打造专业精良、服务高效的现代行业协会,包括坚持不懈推动内部管理流程再造,推进人才队伍和专业能力建设,推进从严治党和纪检监察监督保障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