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忆东八大金句看后市:目前仍在筑底,短期并不适合频繁交易

澎湃新闻记者 刘歆宇
2019-06-11 21:16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

“维持去年底的判断,2019年股市呈N型走势、熊牛转折,现在是N的第二笔,时间比空间更重要,淡化调整空间。时间上,目前股市在构筑长期的底部区域,适合精选各领域的核心资产并且‘熬’着、做时间的好朋友,但是,短期并不适合频繁交易。”

6月11日,谈及2019年下半场的中国股市操作策略,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出席中期策略会并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他还说:“最好等看得清的情况下再做短线交易,现在更适合研究长期机会。”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出本次采访中张忆东的八大金句,供投资者学习:

1、好东西全球是稀缺的,最关键是看性价比。

2、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摆脱巨婴时期,进入三十而立的新时期。

3、中国资本市场的突围之道,是围绕着有确定性盈利未来的各领域核心资产。

4、2018年开始从量变到质变,中国资本市场开始成为全球资产配置链条中的重要一环,2019年有望进一步质的突破。

5,2019年是新牛市的开始,但是这并非鱼龙混杂、鸡犬升天的全面牛市,而是核心资产的长牛。

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让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盈利能力成为投资者投资信仰的长期基础。

7,资金的性质很关键,对于长钱,现阶段性价比好的核心资产就应该逆向思维,战略性布局,大跌大买;但是,对于短期考核的绝对收益类资金,短期不要围绕宏观做博弈,折腾不如不折腾。

8,投资要强调微观、结构和长期,淡化短期宏观,因为国内外宏观大环境已经跟过去20年有根本性变化,不应该指望依靠博弈短期的不确定性来盈利。

投资者结构发生质变

张忆东指出,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基本改变在于,投资者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中国股票扎根的土壤是散户化的土壤,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跌,但如今则迎来了从快钱到大钱、长钱的转变。

张忆东说:“2018年开始是从量变到质变,2019年进一步质的突破,以加入MSCI、富时为代表,中国资本市场开始成为全球资产配置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带来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的重构。现在海外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在2%到3%左右;而中国资产包括中概股、A股等占全球大型机构资产配置的比例也是大约3%,严重低配。外资对于中国核心资产的长期配置过程才刚开始。”

从2016年开始,张忆东就提出了“核心资产”的概念,与市场普遍的理解不同,看好核心资产不等于“抓大放小”,除了传统的大盘蓝筹股,其实其他很多行业里都能找到最具盈利竞争力的核心资产。

他说:“2019年,中国资本市场摆脱巨婴时期,进入三十而立的新时期,投资者结构加速重建,长期资金和外资的占比开始趋势性提升,虽然在这个比例到一定程度之前,资本市场可能还是会表现出很多短期博弈行为,但长线资金的配置趋势驱动具有高性价比的核心资产走长牛独立行情。”

核心资产是资本市场的突围之道

“中国资本市场的突围之道,是围绕着有确定性未来的核心资产。”张忆东说。具体来看,突围之道包括三个维度。

首先,中国的庞大内需、完善制造业体系、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我们基本面投资的基础、底气,也是核心资产长牛要突围的必要条件。在中美经贸关系长期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大趋势会更重视规则、创新,确定性机会就是消费和创新。要放弃幻想,不可能依靠政策大放水迎来大行情。

第二,除了基本面趋势,突围之道在于金融体系的重构带来的战略机遇期。金融体系重构,聚焦于打破刚性兑付,包括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方面。看好金融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质变,工作重心从过去几年的大力度去杠杆,转向市场化金融机制的重塑,带来了更加市场化的利率环境,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因此,未来数年,发展资本市场既是金融体系重构的重要表现,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三,加强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让上市公司成为投资信仰的长期基础,而不是动辄关注放不放水。在成熟市场,如果业绩不达预期,不管你吹得多么天花乱坠,投资者不会买账,投资者愿意对确定性给估值溢价,更关注长期业绩的确定性、持续性。

张忆东认为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面临里程碑式变化,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制度规则的重构。

他说,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大爆炸,而是以科创板为代表的制度规则的重塑。

以科创板为代表,信息披露、退市制度的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会成为重要的估值或定价的基础。相应的,上市公司会产生分化,公司治理优秀、竞争优势明显的核心资产将给予估值溢价,否则将遭遇折价。相信科创板运行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好的规则会向主板等其他板块推动。

三季度,长期资金进可攻退可守,短线资金折腾不如不折腾

长期来看,张忆东的观点是战略性乐观,他认为,2019年是新牛市的开始,但是这并不是鱼龙混杂的全面牛市,而是核心资产的牛市。

但短期从操作层面来看,张忆东认为,像样的中级行情机会可能会在三季度后期,从夏日寒风的调整转向秋季行情。三季度,中国经济可能还是偏弱,有下行压力,但是没有失速风险,总体的上市公司盈利也不会有太大的亮点和惊喜。但是,要深入研究8月份中报业绩,从结构里面找亮点,因为,优胜劣汰、强者恒强,最优秀的公司ROIC为代表的盈利能力改善、现金流也在改善。

“对于长钱,现阶段性价比好的核心资产就应该逆向思维,战略性布局,大跌大买;但是,对于短期考核的绝对收益类资金,短期不要围绕宏观做博弈,折腾不如不折腾。”张忆东在采访时多次强调股票的性价比。他提到,对于中短期考核的资金,再好的股票,如果很贵了,也应当小心,因为短期如果利好出尽,一旦出现利空,就很容易发生踩踏。

对于普通投资者,张忆东建议,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定投。

“两种方式,一是围绕最好的公司,性价比比较舒服的,二是找穿越牛熊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当然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找MSCI中国指数,最好是把A股、港股、中概股囊括在内的,这样的ETF去做定投也是不错的。”

研究方法论:宏观短期转向微观长期

作为明星分析师,张忆东近年来的预测准确度颇高,在本轮港股和A股调整前精准预测到了这轮行情波折,并喻之为“夏日寒风”。

张忆东的履历也颇为闪亮,他在2017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获得最佳港股策略分析师第一名,所在团队也名列策略研究最佳分析师第三名。此前,他在2010年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四名,在2012年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三名,在2011年、2013年、2014年获得了三次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策略研究第一名。

在采访中,张忆东解释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论,称自己现在从宏观、短期、总量分析转向进行微观、长期的结构分析,抓住主要矛盾。

他说:“宏观、短期的事越来越看不清,越来越不能带来长期的回报,以前我们是小经济体,周期的波动对很多公司、行业都会产生业绩的巨大偏离,好的时候鸡犬升天,差的时候泥沙俱下,现在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从一个总量波动变成了结构的分化。随着中国第三产业在GDP的贡献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也成为一个主要载体,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经济产业调整比经济的波动要剧烈得多,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无论是中概股、港股,还是A股也要大得多,大批优质公司走上了强者恒强的路。我们要找主要矛盾,宏观的变化不如微观的变化那么精彩,短期确定性不如长期确定性那么明显,那么我们就要在投资决策上做出调整。”

张忆东认为,以前中国资本市场过度关注宏观、总量、短期,就是一个大贝塔,没有对于优质公司的信仰,但是成熟的市场应该信仰贡献利润、现金流的优质上市公司。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