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未来前景确立,布局加氢站的公司有哪些?

在未来几十年,以氢燃料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将是继锂电池车之后又一全球级别的行业黄金发展时代。

已无需多言,在未来几十年,以氢燃料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将是继锂电池车之后又一全球级别的行业黄金发展时代。

仅在国内市场,按照各大机构的测算,氢能源车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未来20年的市场空间就数以千亿元甚至万亿元级别,而目前,在国内的氢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目前的政策推动和资本入局的强度和速度看,氢能源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势头。

氢能源产业链从上游的制氢、中游的销售运营渠道到下游的各种应用等都是行业黄金发展时段。

加氢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氢产业的核心环节

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曾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书中提出:到2020年,加氢站达100座,燃料电池车达10000辆;到2030年,加氢站达1000座,燃料电池车达到200万辆。

目前国内加氢站建设成本约2000万元/座,较加油站和充电站相比成本偏高。1000座加氢站对应的市场空间约200亿元。虽然从这个数值看,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但以加氢站为代表的中游在需求旺盛的行业成长期有明显的价格话语权优势,同时作为重资产项目,资本在布局中必然是包括上下游各种产品和衍生产品来服务的,加氢站是最关键的联系上下游产业链的核心枢纽,因此也是资本重点抢注入局的焦点。

目前,加氢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整个产业的核心环节。截至2018年12月国内仅有加氢站25座,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江苏、大连、安徽、河南、广东等地,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428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对加油站、加气站,加氢站设备成本高昂很多,加油站设备成本不到100万,加气站设备成本300万左右,加氢站设备成本达到近千万。另一方面,目前的氢燃料汽车数量尚且较少,投资方建设加氢站也比较谨慎。最后,加氢站各级审批环节还未完全理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加氢站数量严重不足。

如今年3月份,美锦能源控股子公司飞驰汽车向佛山市政府一次性交付300台公交车时,但由于交付数量太多,需要等待相应的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毕才能投入运行。作为氢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佛山,都面临存量加氢站数量与公交车数量不匹配的情况,其他地区问题可能更严重。

2019年以来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加氢站的建设,政策顶层设计启动将有助于全产业链的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补充“推动加氢设施建设”的内容,要求各相关部门从各方面力促加氢站建设提示。

image.png

目前国内各地方政府已经有明确的相关发展规划,从近两年资本涌入的规模趋势看,预计加氢站建设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加氢站的成本将急剧下降

加氢站有很多关键设备,包括氢隔膜压缩机,储氢罐,加氢机等。其中设备投资中最贵的为隔膜式压缩机,成本占比达到28%左右,其次为高压储氢罐,占比有14%左右,最后为加氢机,占比7%左右。

 image.png

参考国外的数据来看,规模为200-300kg/d的加氢站,建设成本大概为2-3百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40-2000万)。目前国内1000kg/d加氢站的投资为1200-1500万。

但由于地方政府在加氢站补贴方面可谓大方,如佛山市南海区新建加氢站最高补贴可达800万元,这无疑会大大刺激相关企业跟进投入。算上建设成本补贴和运营成本补贴,开发商建设加氢站的成本将急剧下降,运营商也将有利可图,有望打破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建设“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促进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进入相互促进的正向反馈良性循环。

一旦在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大规模发展起来以后,大于200km的储运则是液氢储氢加氢站存在优势。目前处于市场推广初期,还是以气态加氢站为主。

加氢站上市企业有哪些?

据同花顺概念指数查询,目前在A股市场,已有60家氢燃料产业有关的企业,这相比去年几乎翻了一倍,因此这里仅简单介绍下当下券商推的较多的公司:


美锦能源(000723.SZ):目前公司已在粤港澳大湾区控股国内最大的氢然料客车厂-飞驰汽车,通过参股公司控股膜电极厂商-鸿基创能,并在佛山市投运一座加氢站。

雪人股份(002639.SZ):在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链上已布局两块业务,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及氢气循环泵等。

厚普股份(300471.SZ): 主营业务包括气体集输、净化及井口液化处理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集成;天然气液化工厂设备,天然气管输领域中的增压站、调压计量、输配气站等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集成;CNG 车用加气站成套设备、LNG 车船用加气站成套设备、船用供气系统与设备、民用气化站成套设备研发、生产和集成;加氢站成套设备等。

深冷股份(300540.SZ): 主营业务包括天然气液化与液体空分工艺包及处理装置,是天然气液化产业链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天然气液化装置、焦炉气液化装置、煤层气液化装置、空气分离装置、化工尾气和轻烃回收装置、氧氮液化装置、 氢气液化装置、储能装置、LNG/LCNG 加气站、 氢加注站、大型低温液体储槽、增压透平膨胀机组等。

京城股份(600860.SH): 主营业务包括车用液化天然气(LNG)气瓶,车用压缩天然气(CNG)气瓶,钢质无缝气瓶,钢质焊接气瓶,焊接绝热气瓶,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板冲式无石棉填料乙炔瓶ISO罐式集装箱,氢燃料电池用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以及低温储罐、LNG加气站设备等。

中材科技(002080.SZ):主营业务包括燃料电池氢气瓶及系统;大口径复合材料储运装备。1959年开始制造军用及航天用压力容器,累计生产20余万只,2004年开始从事民用压力容器制造各类气瓶约60万只。车用燃料电池气瓶产能2万只;配套国内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市场份额60%。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首先,预防那些蹭热点不做事的辣鸡公司。在A股市场,蹭热点是垃圾公司的一大特色,如5G、电动汽车、工业大麻、人造肉等热门概念一样,在上述60家公司名单中有绝大部分都是为了蹭氢能源的热点来炒股价的辣鸡。

查看不少公司相关资料可以轻易发现,即使是有些公司切实投入了真金白银一派真搞项目的样子,比如仅仅意向投资个几百、几千万元表示一下,或者高调说签了战略合作框架什么的,但实际上,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逗着玩儿的,目的还是为了炒股价或者骗补贴。

实际上,氢能源整个产业链,几乎都是需要动辄上百亿的超大资金规模投入重资产型项目,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科技研发人员,绝对不是几千万或一两亿元能搞得起的,如果一家公司自身没有任何先天的相关要素优势,基本可以判别其动机不纯了。

另外,加氢站前期运营其实很苦逼,现阶段,氢能的制取、储存、运输及应用处于相对初期,各环节在技术和配套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运行的各个加氢站均未实现盈利。

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单体加氢站的技术和维护成本太高,同时建设规模效应也还没有,而需求也一直未上来,目前加氢站主要是靠补贴和未来市场前景的信念支撑。

而入局的企业并非就能都笑到最后,最终胜出的还是要靠实力和规模(技术、资金、关系缺一不可),在其中,必然有很多企业跑着跑着就不见了的。

同时,如果加氢站最终大规模应用,最终还是会走向公用事业的估值水平,盈利能力应该跟目前的加油站看齐,不过这可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不过,总体看,至少未来20年将会是氢能源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机会一定也是非常巨大的,未来也很可能会跑出表现非常好的大白马,但这就需要考验投资者的研究能力和运气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