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柳暗难花明
2019-01-18     □周武英 来源:经济参考报

1月16日,英国议会下院高票否决了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签署的“脱欧”协议草案,“脱欧”之路再陷僵局。2019年全球经济一大“灰犀牛”已经在年初露头。

此次英国与欧盟“脱欧”协议草案被否,凸显英国国内就“脱欧”问题存在分歧。未来能否有序、平稳地“脱欧”,英国各界的协商和欧盟能否妥协,都将是关键因素。

在下院否决了梅和欧盟达成的协议草案后,英国议会同样否决了工党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实际上意味着,在目前的乱局下,没有比特雷莎·梅继续执政更好的选择;同时也意味着,英国人需要一份新协议的要求坚定而强烈,毕竟“脱欧”是关乎英国“终身”的大事。

目前来看,梅在1月21日前进行跨党派商议、达成新协议的可能性非常微弱,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然而,新协议需要重新提交欧盟,如果欧盟同意,则皆大欢喜;议会否决梅首相“脱欧”协议后,可以要求政府重新与欧盟进行谈判。如欧盟同意延长谈判时间,英国可以大幅改变谈判立场,尝试商谈新的协议。此外,如果英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后,向欧盟提出推迟正式“脱欧”日,且得到欧盟同意,则双方将开始新一轮博弈。但这几种可能性都离不开欧盟的作用。

无协议“脱欧”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不仅意味着英国和欧盟之前的谈判成果付之东流,而且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英国议会今年年初在预算执行案修正案的表决中,要求除非议会批准无协议“脱欧”,否则财政部无法修改税法来应对无协议“脱欧”,这显然也为无协议“脱欧”设置了障碍。当然,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脱欧”进行二次公投,那结果或许与两年多前截然不同。

因此,如果希望英国“脱欧”能够平稳、有序地推进,欧盟和英国双方都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和让步。目前来看,问题的焦点在于:英国“脱欧”后享有的21个月过渡期和爱尔兰边界问题的协议条款,如果双方能互做让步,就可能引导事件向希望的方向发展。反之,即便各方早已准备应急方案,也不过是减少一些损失而已。

英国“脱欧”两年来的历程,凸显了英国内耗不断、纷争加剧的“乱局”,同时也让英国经济尝到苦果。在发达经济体中,英国近两年的经济表现已经不再是“优等生”。很多经济学家甚至表示,2019年英国经济“不可能”预测。IMF对未来英国经济增长率的展望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感受到来自德国、法国的竞争压力。可以说,2016年的“脱欧”公投给英国政治经济、内政外交带来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同时,英国“脱欧”也显示出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倒退,欧洲一体化“三驾马车”解体。欧盟作为区域一体化相对成功的示范,曾经是全球双边与多边合作的范本,“脱欧”开创了国家退出区域合作联盟的先例,对欧洲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毋庸置疑,稳定、开放发展的英国和欧盟符合各方利益。在英国“脱欧”问题上,英国和欧盟双方更应权衡利弊,做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