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持续完善宏观调控 保持经济长期向好趋势

    作者:刘元春 刘晓光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3日 11版)

        经济稳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本要求。2018年的中国经济总体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态势,但是稳中有变,经济增速出现小幅下滑,部分指标出现回落,对此需要保持高度重视,增强政策的预见性。重点是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期,同时也是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关键期,长期和短期因素叠加、内部和外部因素叠加,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既要应对好当前遇到的问题,也要有明确的中长期稳增长目标。

    在经济中长期向好的格局下不断实现稳中有进

        稳就业是最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前来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在延续去年就业状况改善的基础上,总体就业情况依然稳定。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0%左右,9月份为4.9%;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0.2%,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突破1.8亿人,农民工收入同比增长7.3%。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就业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局部行业和地区就业需求下降,可能出现较大就业压力,对此要有前瞻性的预防措施,及时做出预调和微调,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和民生保障工作。

        稳金融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金融稳定,既要做好内部金融风险的监测和管控,又要注意防范外部金融冲击的影响,特别是要把握好金融开放的节奏。从内部因素看,在长期的债务—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下,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引发局部债务风险。同时,在持续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一些困难行业和企业会暴露其隐藏的债务问题并释放相关金融风险。从外部因素看,随着全球资产泡沫同步化、国际金融风险上扬,出现外部金融冲击的可能性加大。

        稳外贸主要是预防中美经贸摩擦的潜在不利影响扩大。目前中国出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外需增长的贡献由正转负。2018年中国外贸形势总体延续了去年以来明显改善的基本走势,出口、进口以及贸易总额均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出口增速提升幅度最大,9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5%。从目前情况看,中美经贸摩擦对2018年的中国经济影响有限。但由于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中国贸易顺差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减弱,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稳外资的关键是提升外商在华投资信心,预防外部环境恶化引发潜在风险。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额在稳步扩大。前三季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接近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不仅扭转了去年同期同比减少3.2%的不利局面,而且外资增速逐月提升。因此,稳外资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巩固外资回升的力度,另一方面是要预防国际环境进一步恶化可能导致的外资回流。

        稳投资的核心是提高民间投资的可持续性。2018年民间投资增长动力增强,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8.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升2.7个百分点。但总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部分源于政策性因素的退出,集中表现为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前三季度,由基建投资增速变化所导致的总体投资增速下降近3个百分点。考虑到稳投资的政策方向和政策工具需要做出大幅调整,不能重回大搞基建投资的老路,未来还需通过加强产权保护、降低投资成本等措施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尽快激活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

        稳预期的核心是提升市场信心,加强宏观预期引导。目前,不同类型企业的贷款需求出现分化,小型企业贷款需求上升,但大、中型企业贷款需求下降。因此,需要对宏观政策进行一系列微调,但微调的核心不是简单进行宽松,而是要稳定信心,要在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底线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市场信心的维护,引导好预期。

        “六稳”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构成信心稳定的来源。协调“六稳”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因为一旦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稳就业、稳投资、稳外资、稳预期就难以实现,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广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双紧”局面,又会给短期经济走势带来下行压力,今年以来的基建投资增速下滑就是一个集中的表现。可见,“六稳”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增加了短期政策的实施难度,要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必须从中长期改革中寻找出路。

    不断释放的政策效应有利于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党和政府围绕“六稳”已采取了很多措施。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有力地驳斥了社会上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强调了“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并提出6大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包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这一关键时刻的重要讲话,对于提振民营企业信心、鼓励民间投资从而稳预期和稳就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及中央陆续出台的措施,企业和社会负担将得到实质性减轻,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和去库存领域的基本完成,以及宏观杠杆率实现了基本稳定,未来改革的重点将放在降成本和补短板领域。一是通过加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通过推进实质性减税,并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增强企业获得感;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确保企业负担有实质性下降。二是通过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解决银行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通过扩大金融市场准入,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的融资渠道作用。三是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通过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不断推进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

        更为重要的是,中央已充分认识到前期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出现的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未来将会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确保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规范征管给一些要求抵扣的小微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在完善社保缴费征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征管机制变化过程中企业的适应程度和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相信随着政策效应的充分释放,经济平稳发展的环境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稳中有进。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奠定了有效应对经济波动的扎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要保持足够的信心。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大格局没有变,主要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增长空间,经济发展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变,经济增长速度仍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宏观调控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我们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对传统宏观调控体系的各种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宏观经济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革,不仅取得了优异的经济成就,而且也推动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体系和理论体系日趋成熟。一是形成了党统管宏观调控的新格局,宏观调控的协调性和实施力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二是在科学研判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长期趋势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框架;三是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经济改革目标来制定和实施短期宏观调控,使短期宏观调控能够保持战略定力,从而保证了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有效结合;四是对传统的宏观政策工具进行创新,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优化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微观基础和制度环境;五是根据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适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体系;六是形成了“稳中有进”的宏观调控工作总基调和方法,确保了在宏观形势判断、宏观战略把握、宏观政策选择及实施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化的认识和操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从稳增长和防风险来看,中国经济不仅顶住了国际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在实现年均7.1%的经济增速、GDP总量达到82.7万亿元规模的基础上,成功摆脱了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困扰,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宏观债务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放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份额达到了15%以上,经济增速接近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持续保持世界首位;高速铁路里程达2.2万公里,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的总和;钢铁、汽车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从调结构来看,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大踏步朝着更加优化的方向进步。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实体经济结构大幅度改善。从促改革方面来看,我们不仅推动了经济领域的一百多项改革事项,在一些关键性、基础性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解决了很多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为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惠民生方面来看,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人民的福利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上述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对于宏观调控思路的调整、对于宏观政策工具的创新以及关键时刻宏观决策的正确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必将能够解决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当然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宏观调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依然面临传递途径不畅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并通过深化基础性改革为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作者:刘元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晓光,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