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市场扫描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22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OMO利率
是否上调非关键
□本报记者 王姣

  □本报记者 王姣 

  

  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两点,美联储将公布9月议息会议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从市场预期看,此次加息可谓是“板上钉钉”,中国香港地区本周提前做出反应,汇丰银行在香港已提高港元、美元、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

  那么,中国央行会不会“跟”?对此,目前市场人士仍存在分歧。一方观点认为,出于稳汇率、防止资本外流的考虑,央行有上调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的必要。另一方观点则认为,中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独立性,政策加码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此次大概率不会上调OMO利率。

  但综合机构观点来看,央行此次是否上调OMO利率或许没那么重要,其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可能有限,因为美联储加息并不会改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走势。在当前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将延续仍是市场的一致预期。如机构所言,影响当前市场利率走势的主导因素是基础货币供给的数量,不是逆回购、MLF利率等基础货币供给的价格,所以更应该关注基础货币供给数量变化和DR007利率走势,其传递的货币政策信号意义更强。

  从支持央行上调OMO利率的一方来看,2018年中美经济货币周期分化,美国经济温和复苏,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延续;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显现,央行今年以来多次定向降准,货币政策提法由“稳健中性”转为“稳健”,边际宽松得到确认。在此背景下,美元重回强势格局,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冲破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大幅贬值约10%。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助推美元汇率和利率,中美利差很可能继续收窄甚至倒挂,资本外流压力将不容忽视,由此中国央行有必要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通过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回升。

  但也要注意到,随着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调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企稳反弹,市场对年内汇率预期总体持稳,9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357,较8月中旬已回升近600基点。不少机构认为,考虑到当前汇率预期稳定、资本外流压力不大,央行因人民币贬值提高OMO利率的概率不大。而当前政策加码稳增长是首要任务,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仍有必要,预计央行此次不会上调OMO利率。

  如申万宏源证券固收团队指出,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依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更多根据国内经济状况做出调整。而人民币汇率已现企稳迹象,通过上调政策利率稳汇率的必要性有所下降,预计9月我国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性较低。

  进一步看,回顾最近美联储的6次加息,中国央行有4次选择上调OMO利率,有2次没有上调OMO利率。从2017年12月和2018年3月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负责人的表态来看,这两次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是“反映市场供求的结果”,是“市场对美联储刚刚加息的正常反应”,可“适度收窄货币市场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间的利差”,并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约束非理性融资行为”,“稳定宏观杠杆率”。

  天风证券固收团队分析称,无论从随行就市、引导预期还是应对美联储加息的角度来看,当前时点我国央行上调OMO利率的必要性都较低。其一,目前流动性供给充裕,供需关系上并不支持流动性“涨价”,且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基本贴合运行,不存在央行担忧的“套利”空间。其二,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效果,目前货币政策的关键是疏通传导,从“宽货币”努力实现“宽信用”。其三,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压力都不大。总的来看,若央行保持货币政策形式上的一致,未上调OMO利率,无疑再次验证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将延续;若央行出于稳汇率的考虑上调OMO利率,可能仍是象征性操作,重在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利率预期”,“稳定宏观杠杆率”,使“脱实向虚”的资金重回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同时预计央行将适度增加货币供给,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