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版 专版  查看版面PDF

2018年

1月24日

查看其他日期

2017年全球ETF发展报告

2018-01-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研发部

一、ETF发展概况:规模和数量双增长

2017年,全球ETP市场(主要为ETF和少量的ETC、ETN产品)进一步发展壮大,ETP数量突破6354只,总规模达4.75万亿美元,实现了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

在追逐风险和规避风险互现的环境中,ETP资金流入始终保持正动量。自2008年以来,ETP连续10年持续实现资金净流入。2017年资金流入6330亿美元,相比2016年提高了67%,创造了年度资金流入新纪录。这源于ETP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能够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即使在避险的环境中,也会有固定收益、商品、黄金、大类资产配置以及低风险策略等大量的产品可供选择。

图1 全球ETP产品数量和规模

数据来源:Blackrock

(一) 全球ETP类别日益丰富

目前,ETP产品资产类别包括权益、固定收益、商品、另类资产、货币、资产配置等类别。其中,权益类占比稳定在79.47%左右,债券类占比16.39%,商品类占比4.16%,其他类型总体规模较小。

2017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实现弱复苏,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权益类产品成为资金流入的主要对象。权益类ETP资金流入4660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加了67.3%,资产规模达到3.78万亿美元;债券类资金流入1562亿美元,资产规模达到7800亿美元。

(二) 美国持续领跑,欧亚逐年上升

从地域分布来看,2017年全球各地区ETP规模均实现了进一步扩张。其中,美国市场稳居龙头,资产规模为3.42万亿美元,市场份额72%;2017年资金流入合计4709亿美元,其中流向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分别为3415亿和1227亿美元,均大幅超越历史水平。

欧洲市场不仅经济发展迎来复苏,ETP市场也迎来快速发展,全年资金流入951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加了78.8%,目前市场规模为7830亿美元。

亚太地区ETP规模达4250亿美元,其中权益类产品占比91.5%,而固定收益类规模仅100亿美元,仍有很大发展空间。2017年亚太地区ETP资金流入约455亿美元,相比2016增加了63.7%,主要流入权益类产品。

图2 ETP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Blackrock

二、新发和退市ETF产品分析

美国是ETF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市场,同时也是是全球ETF发展的风向标,报告重点以美国市场为例,剖析产品发行和创新的主要趋势。截至2017年底,美国市场共计新发275只ETF,数量占美国存量ETF的13.37%,较上年增加28只,跟踪资产规模较上年大幅攀升137.61%。

(一) 新发ETF中权益和债券类占比超过87%

从资产类别看,新发权益、固定收益ETF分别为164和52只,数量占新发ETF 78%。资产配置和商品ETF分别为20只和12只,较上年有所增加。

从跟踪规模来看,新发权益ETF 65.5亿美元,固定收益ETF 33.95亿美元,规模合计占新发ETF规模87%。受益于明星产品的成功发行,资产配置类新发ETF规模占比从不足4%提升至10%左右;商品ETF规模发行加速,但占同期新发ETF总规模的比例仍然不足2%。

图3 新发行ETF资产规模占比(按资产类别,单位百万美元)

(二) 发行人品牌优势对新发ETF规模影响显著

新发ETF中共有67家发行人,较上年增加19家。其中,Franklin Templeton、PowerShares、BlackRock和Northern Lights新发ETF数量位列前四。Top 10发行人的发行数量占新发ETF数量的近二分之一,集中度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规模来看,PowerShares、Principal和BlackRock位列新发ETF资产规模位列前三,分别为15.74亿、14.78亿和13.19亿美元,其余发行人的规模都在10亿美元以下,发行人建立的品牌优势对新发ETF规模影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资金保障和底层资产配置需求的优势,数家保险机构成功发行ETF。在规模较大的新发ETF中,有6只为保险机构发行。例如Transamerica,2017年发行的控制风险策略的资产配置ETF,规模在新发ETF中排名第四。

(三) 主动管理ETF活跃,Smart Beta趋稳

新发ETF中采用SmartBeta策略产品规模占比为26%,低于上年同期的40%;主动管理ETF产品规模占比达25%,较上年有所上升。

受益于SEC通过标准化框架简化主动管理ETF构建和上市进程的监管政策推动,加之近年来ETF持续显示出的费率优势,主动管理ETF成为主动基金转型的方向之一,也成为推动2017年新发ETF大幅增长的细分领域。

图4 新发行权益ETF数量和规模分布(按策略分布统计)

新发Smart Beta ETF聚焦在多因子、专有方法、基本面、红利、低波动、动量等因子。多因子策略和专有方法是很多发行人切入市场的着力点,资产规模在新发ETF中占比分别为69.8%和11.4%,较上年分别提高20%和2%左右。

虽然FOF策略ETF新发产品数量增长,但跟踪规模有所下降。2017年新发ETF中有14只采用FOF策略,其中9只为主动管理产品,资产规模3.55亿美元。新发产品多采用专有方法构建。最受欢迎的是ClearShares OCIO ETF(OCIO),采用主动管理策略,目标是超越传统股债40/60买入持有策略,组合中40%至70%投资于权益,20%至50%投资于固定收益。

(四) 细分主题ETF缺乏亮点

2017年新发主题ETF 28只,资产规模3.61亿美元,数量和规模较上年双双下降。主题ETF关注宗教信仰价值、科技(新兴传媒、B2B&B2C、安全、智能等)、政策驱动、经济环境变化、股东行为等,涌现出很多特色的主题ETF,部分产品甚至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品牌影响力来辅助样本股打分。

全年来看,投资者对此热情不足。截至2017年底,仅3只产品规模突破5000万美元,其中,ERShares Entrepreneur 30 ETF(ENTR)根据旗下子公司顾问设计的标准选取30只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管理、薪酬、营业收入、所有权关系、盈利能力和公司业绩统计;Northern Lights和Exchange Traded Concepts共计发行了3只基督教价值相关产品,累计跟踪资产规模8517万美元,成为主题ETF创新的一个特点。

(五) 退市ETF再次刷新纪录

2017年美国市场共有32家机构发行的136只ETF产品退市,超过上年的128只,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其中,退市的权益ETF中有27只为2016年发行。经过多年产品数量和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ETF领域迎来了产品的关闭与整理时期,但是业界倾向于将大量的产品退市解读为一个健康的迹象。

从细分类别看, 主要为SmartBeta(20)、国家/地区(9)、主题(44)、主动管理(1)、杠杆/反向(14)、货币对冲(8)以及其他策略产品(1)。新发主题ETF普遍面临资产规模有限的局面,退市主题ETF中有15只于2016年成立发行。

大型发行商出于战略调整或产品管理等因素,将部分类别的产品或关注度低的ETF集中退市。SsgA、Direxion、ProShares、Elkhorn、和WisdomTree关闭产品数量达10只以上。SsgA连续两年成为关闭产品数量最多的机构,共有19只ETF退市,主要为主题、宽基和smart beta产品;Elkhorn共有17只ETF退市,主要为主题ETF,存续时间不超过一年;Direxion继续关闭了13只基于细分行业或主题的反向ETF以及2只杠杆ETF等。

三、特色ETF产品解析

(一) Smart Beta ETF

2005年以来,Smart Beta类产品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成为ETF产品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Smart Beta ETF从早期的非市值加权、红利、基本面等逐渐向多因子策略发展。

1、Smart Beta发展概况

以美国为例,截至2017年底共有SmartBeta类ETF 1001只,资产规模803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955亿美元,增幅高达32.1%。数量和规模分别占美国全部ETF的47.5%和23.1%,比上年增加了8.71%和0.49%。Smart Beta已经成为美国ETF非常重要的类别。

从数量来看,2005年基本面指数诞生之后,Smart Beta ETF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新发Smart Beta ETF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47只。

从规模来看,整体趋于平稳,呈现数量高速增长但募集规模越来越小的情况。2011年之后,Smart Beta ETF规模趋于平稳,虽然新发数量很多,但整体规模不大。2017年,新发的147只Smart Beta ETF规模仅有52.38亿美元,也显示了此类产品发展遇到了瓶颈。

图5 美国Smart Beta ETF发展概况

(1)资产类别分布

目前,Smart Beta策略涵盖权益、固定收益、商品、资产配置、另类资产和货币等资产类别。其中,权益类产品760只,资产规模接近7732亿美金,占全部SmartBetaETF的75.92%和96.19%,但整体上也呈现出数量逐年快速增加,但规模趋于平稳的现象。债券类产品的数量和规模有所提升。

图6 美国Smart Beta ETF资产类别分布

图7 美国权益类Smart Beta ETF发展

(2)最受欢迎策略

从加权方式来看,多因子、红利、等权、分层、基本面、波动率、动量ETF规模均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多因子加权数量达到181只,规模突破292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2%和33.4%。

表1 最受欢迎的Smart Beta策略

图8美国Multi-FactorETF发展

从选股方式来看,采用多因子、基本面、红利、波动率、动量规模较大,其中,多因子选股数量达到279只,规模突破3553亿美元,规模比上年增长32.8%。

近5年Multi-Factor产品(多因子选股和加权)数量快速增长,合计新发205只产品,占全部Multi-Factor产品数量(346只)的59.2%。部分发行商陆续推出的多因子ETF系列,例如Goldman Sachs的ActiveBeta系列,J.P. Morgan的Diversified Return系列,John Hancock的Multi-factor系列等。

2、Smart Beta 发展方向

从近3年发展来看,市场对多因子、低波动、价值、基本面和质量关注度较高。与往年不同的是,多因子首次超越低波动和价值,是当前资产管理机构使用最多的策略。而基本面和价值策略的使用比例这两年在逐年减少。

(1) 多因子策略

目前,美国市场多因子策略ETF达346只,资产规模3641.7亿美元,占SmartBeta ETF资产规模的45.3%。2017年新发多因子ETF共42只,资产规模14.08亿美元。

传统发行人的创新以及新晋发行人的切入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多因子策略为主要布局点。总体来看,各家机构核心因子较为近似,可归结为质量、价值、动量、低波动、规模、基本面等,但是因子组合方式各具特色。未来,因子组合和配置方法将成为多因子策略的核心竞争力。

表2 美国代表性多因子ETF策略

(2) 红利策略

目前,美国市场红利策略ETF达111只,资产规模1707亿美元,占SmartBeta ETF资产规模的21.4%。其中,规模最大的10只红利ETF均发行于2013年之前,体现了这一细分领域强者恒强的产品特点。2017年新发红利ETF共8只,资产规模仅8900万美元,显示着传统红利策略遭遇了发展瓶颈。

近年来,红利策略有了新的探索,主要包括: 1)关注红利的成长性和持续性。WisdomTree、Vanguard、ProShares、Franklin Templeton等发行人均推出了关注红利的成长性、持续性、质量、红利长期增长等系列红利ETF; 2)将红利策略与其他SmartBeta因子结合,包括在红利因子基础上增加质量、波动率因子作为筛选或加权依据。O’Shares推出的系列ETFs采用“质量红利”方法,主要关注市值、流动性、高质量、低波动性和分红等。

(3) Smart Beta 债券ETF

Smart Beta策略主要集中在权益类资产,但2013年以来,此类策略在债券类产品中有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美国市场Smart Beta 债券ETF有64只,规模148.6亿美元,数量和规模分别占债券ETF的6.39%和1.84%。2017年新发Smart Beta 债券ETF有17只,为历年来最高,规模5.46亿元。

在加权方式上,主要以基本面、多因子、分层、等权等为主;在选样方法上,以基本面、多因子为主。

表3 美国存量Smart Beta 债券ETF分布

(二) 主动管理ETF

根据ETFGI的统计结果,截至2017年11月底,全球主动管理ETFs总数量达到420只,总资产突破735亿美元,资产规模增幅超过53.4%,创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2017年初至11月底,主动管理ETFs资金净流入240亿美元。

图9 全球主动管理ETF发展情况(资料来源:ETFGI)

从美国来看,截至2017年底,主动管理ETFs共207只,总资产达到457.0亿美元。其中固定收益类ETF遥遥领先,77只产品资产规模达到338.4亿美元,而权益类ETF虽然有72只产品,但资产规模仅78.9亿美元。

主动管理ETF的资产集中度也非常高,规模Top 15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71%,规模最大的产品为PIMCO Enhanced Short Maturity Active ETF,资产规模为80.4亿美元;权益类规模最大的产品为First Trust North American Energy Infrastructure Fund,资产规模22.5亿美元。

图10 主动管理ETF资产类别分布

主动管理ETF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于监管红利和产品创新两个层面。在监管红利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2016年7月出台了新规则简化了主动管理ETF构建和上市进程,缩短主动管理ETF发行和上市时间,为产品发行人节约时间和成本;在产品创新方面,通过推出非透明主动管理ETF(ETMF)和封闭式基金结构,一定程度解决了制约主动管理ETF发展的难题,促进了产品的快速发展。

(三) ESG ETF

市场参与者对全球经济风险以及ESG实践的关注度不断提升。ESG涵盖了很多不同主题,已逐渐成为主流投资领域关注的焦点。根据可持续与社会责任投资论坛(USSIF)的数据,2016年美国市场ESG的投资总额已达到8.7万亿美元,比2014年上涨33%,并且ESG ETFs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ESG继续蓬勃发展主要有两点理由:其一是投资热情的高涨,根据US Trust的调查数据,ESG投资已经吸引了很多高净值投资者、养老金、银行以及其他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其二是业绩表现,ESG投资的表现优于其他领域。

通过对ESG与传统风险因子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ESG得分与规模、质量、低波动等因子具有正向相关性。将ESG纳入主动投资策略中一般会提高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并使得组合向高质量和低波动的股票倾斜。

被动型投资者可以在兼顾绩效的情况下改善组合的ESG属性,高质量、低波动与ESG正相关,可以改善组合ESG水平而获益,而价值、动量因子可以在小幅改变其因子暴露情况下显著提高组合ESG属性。

(四) 人工智能ETF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渗透和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ETF产品的运作模式层出不穷。2015年,自动化投资管理咨询模式——Robo Advise,也被称作digital advice market,受到广泛关注,咨询机构预计2020年Robo Advise管理总资产可能会达到4890亿美元。

以Betterment公司为例,其Robo平台以美国上市的所有ETFs为投资对象,基于某个过滤和排序算法来选择符合标准的高质量产品以达到投资目的,能够帮助投资者从一千多只ETFs中筛选出覆盖13种不同资产类别的30只ETF,并将费用从64bp降低到20bp。

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推进该业务模式的发展,Charles Schwab在2015年3月已推出该类平台Intelligent Portfolios;美国的Wealthfront,Betterment和Vanguard公司,英国的Nutmeg和Swanest,德国的Vaamo,瑞士的TrueWealth,意大利的MoneyFarm以及法国的Marie Quantier等,正在向市场推广各种各样的低成本、自动化咨询业务。而当前全球最大的资本管理公司BlackRock,曾宣布准备收购自动化投资平台FutureAdvisor。Robo Advise得到市场参与者广泛追捧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上投资者对投资咨询的需求的上升,而过去复杂且昂贵的投资方案并不受投资者青睐。

2017年,全球首只人工智能ETF—AI Powered Equity(AIEQ)发布,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该ETF由EquBot LLC和ETF Managers Group共同推出,利用IBMWatson的深度学习能力分析投资机会,目前规模为9470万美元。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会为ETF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活力。

四、指数提供商:变革与差异化竞争

2017年国际指数机构的市场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指数机构在规模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市场结构有些变化。新晋指数机构通过差异化服务进入市场,但总体规模不大。

(一) 指数机构的市场格局变化

在美国市场权益类ETF中,S&P Dow Jones、MSCI、FTSE Russell占据前三位,市场份额(以权益ETF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40.53%、19.08%和18.55%,合计为78.15%,占据绝对地位。而2013年市场份额分别为58%、14%和13%,合计占比85%。

目前,跟踪的权益ETF规模超过100亿美元以上的指数机构还有CRSP(芝加哥证券价格研究中心)、NASDAQ、WisdomTree、Morningstar、Alerian、MVIS和NYSE。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Vanguard将旗下16个美国ETF标的指数由MSCI变更为CRSP,基于CRSP指数的ETF费率平均只有万分之9。目前,CRSP业务已由数据库拓展到指数业务,跟踪的ETF资产规模接近2596亿美元,均为Vanguard的ETF。

图11 美国市场各指数商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ETF.com,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二) 传统指数商的创新布局

在指数创新方面,传统指数机构在指数创新领域的持续耕耘逐渐也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近5年的产品分布来看,主流指数商在SmartBeta产品都有大量的布局。

表4 近年基于三大指数商的存量ETF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ETF.com,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五、ETF发行人:稳定格局中的特色布局

从全球来看,老牌ETF发行人的领先优势还是较为稳定,iShares、Vanguard和StateStreet Global Advisors三家机构仍占据三甲,合计市场份额占比接近70%。全球Top 10发行人市场份额占比接近84%。

从产品分布来看,老牌发行人在SmartBeta类产品方面均有一定布局。在美国市场股票ETF中,BlackRock和Vanguard产品线中SmartBeta类产品占比分别超过22%和19%,主要集中在多因子策略,规模分别为2959亿美元和1677亿美元;SSGA超过了8%,分布在红利和等权,规模为528亿美元。

Invesco PowerShares则一直致力于SmartBeta ETF发行,旗下产品分布于波动率、基本面、红利、动量等加权方式,规模占比超过38%,已经成为以SmartBeta为主打策略的特色发行人。

此外,其他机构都集中突出在某一特色领域。如WisdomTree的红利加权ETF,First Trust的红利和等权ETF,Guggenheim的等权和基本面加权ETF等。

表5 Top 10 发行人美国权益ETF的加权方式分布

(单位:%)

数据来源:ETF.com,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近年来,大批发行人进入ETF市场,涌现了大量的新品牌。尤其在非透明型主动管理ETF出现后,更多的主动管理公司向ETF布局的步伐加快,在等待非透明型产品发展的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抢先在ETF领域寻找切入点。

Smart Beta ETF,特别是多因子产品,理所当然成为了这些发行人的选择。如John Hancock,Goldman和J.P. Morgan都发行了一系列Smart Beta ETF。这一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mart Beta介于主动和被动的特质。

此外,众多小公司,例如Pacer Financial等公司也都开始发行ETF产品。总的来看,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ETF品牌主要如下:

表6 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ETF发行人品牌

数据来源:ETF.com,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六、ETF费率:降费趋势下的产品差异

(一) 产品降费成为大势所趋

2003年以来,共同基金费率在达到高点之后,开始步入下行区间。虽然2009年有过暂时的回升,但整体呈随着规模扩张而费率加速下降的趋势。

图12 共同基金的费率变化

图13 主动和被动产品的费率变化

近年来,ETF费率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13年以前,ETF从市值加权ETF逐渐演变出更多类型,更加复杂的产品,这类ETF通常费用较高。在2013年之后,随着ETF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很多公司相应削减了费用,而且ETF的种类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更低的费用成为部分公司吸引投资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以权益类ETF为例,近3年新发ETF费率的平均值和中位值均有所下降。ETF之所以变得更加便宜,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资产逐渐累积,基金实现了规模经济,可以选择适当削减费用。另一个原因是投资者更期望于投资低费率、透明度高、持久性强的产品。跟踪同一指数的ETF中,费率低的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更有优势,更容易存活下来。

图14 权益ETF费率变化

(二) 费率与规模

ETF的费率和资产分布呈现两个特征,一是低费率偏好;二是高度集中。以权益类ETF为例,规模排名靠前的100只ETF总资产超过了全部权益ETF资产的80%。而其中三分之一产品的费率不超过0.1%,三分之二费率不超过0.2%。其他资产类别ETFs的费率和规模分布也呈现类似的特征。

图15 权益类ETF费率与规模均值分布

(三) 费率与资产类别

固定收益类ETF的费率水平最低,平均不超过0.4%,其次权益类ETF费率平均水平不超过0.6%,而商品ETF、另类ETF以及资产配置类ETF的费率相对较高,平均费率达到1%左右。与2016年底相比,权益、固定收益、另类资产和资产配置类ETF费率平均水平均有所下降,而商品类和货币类ETF费率平均水平则略有提高。

图16 各资产类别ETF费率表现

(四) 费率与策略

近年来,各种创新策略的ETF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资工具。使用不同策略ETF的费率也各有差异,从平均水平来看,仍属反向杠杆类ETF和使用专利策略的ETF费率较高,中位值分别为100bp和76bp;其他类型的SmartBeta策略,比如多因子ETF费率均值在36bp。

图 17 权益ETF费率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