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5日07:03 新浪综合

  中国太保:专注保险主业 彰显行业责任担当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韩雪萌

  日前,保监会举行第五场保险公司系列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太保集团介绍专注保险主业、大力发展人民需要的保险、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坚持“保险业姓保” 满足保障需求

  中国太保集团董事会秘书马欣介绍,多年来,中国太保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风险保障需求,紧紧围绕保险保障本源,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提升保障水平,增进社会安全感。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中国太保集团已为11358万名客户提供了风险保障,其中,为寿险8567万名客户提供了客均16.4万元的养老、意外、重疾等保障额度,客均保额比2012年翻了2.8倍,为千家万户提供切合多种保障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围绕保险主业链条不断丰富经营范围,中国太保目前已经实现了寿险、产险、养老险、健康险、农险和资产管理的全保险牌照布局,各业务板块正在实现共享发展。尤其是自2011年以来推进实施的战略转型,紧紧围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关注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升客户体验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迎接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赢得了主动。

  凭借基于客户脸谱绘制基础上的精准风险定价能力,中国太保推出了多款保额更高、保龄更宽、保障更广、保费更省的风险保障型产品。同时,在农险等新兴业务领域,积极推出创新型农险产品,将保障范围扩展至市场风险,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助力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

  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项目,提高医疗保障和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公司大病保险覆盖全国12个省市,服务人群5800万人,累计赔付超过50万人次,累计赔付金额达44.47亿元;通过运用远程会诊、智能审核、药店巡查等新技术新手段,持续提升参保人群满意度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形成了“江阴模式”、“晋江模式”等一系列广受赞誉的医保合作模式。

  公司积极参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截至上半年末,已中标承办6个长期照护项目,项目数居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积极开展保险扶贫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综合运用风险保障、信用提升和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实现精准扶贫,推动扶贫效果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

  提出数字太保战略 提升公司价值

  根据中国太保集团2017年至2019年发展规划,未来3年,中国太保将坚持“保险姓保”的发展要求,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供给,防范金融风险,将公司建设成为全球视野、中国深度、市场领先的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在中国太保提出的数字太保战略中, 客户脸谱绘制是一项重要内容。“客户脸谱绘制找到了一条将客户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转换为公司业务健康发展的新路径,它需要破解三个痛点:一是要知道哪些客户带来了价值贡献;二是要清楚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三是要了解客户体验最佳的接触方式是什么。”马欣说。

  通过客户脸谱绘制,中国太保实现了精准销售和精细服务,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回归了保险保障,并建立了新客户获取和老客户加保的模式。

  “我们发现,通常寿险客户第一张保单会购买保障类产品,因此针对不同客群开发了保额更高、保龄更宽、保障更广、保费更省的产品,深受客户认可。”马欣说,“我们还发现,客户再次购买保险的主因是基于信任关系的建立,为此我们设计了客户加保流程,通过持续服务,与客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提升了老客户加保能力。”

  据悉,通过精准分类,中国太保的寿险客户数由2012年的6369万人增长到2017年6月的8567万人,2016年老客户加保率达5.5%,较2012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发挥保险资金优势 服务实体经济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中国太保集团投资资产总额首次超过万亿元,除持有的国债资产外,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交通基础设施、电力公用事业、建筑与工程、工业集团企业等,全面覆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中西部经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

  太保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王琤介绍,太保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发起设立另类投资项目近80个,累计组织资金的投资规模约130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市政、能源、环保、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水利、保障房等。

  中国太保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长久期的优势,长期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支持国家铁路建设。例如集团以40亿元投资京沪高速铁路股权投资计划项目,京沪高铁已于2011年实现通车,运行以来服务经济发展效果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目前已开始盈利并进行红利分配。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